
接棒父親有機夢的農田女兒
許小姐的父親,因參加有機農業課程激發了他對有機種植的興趣,然而,有機農業許多資料都需要數位化管理,對於不擅長電腦操作的父親而言,這成了一大挑戰。於是,許小姐毅然接下這項任務,負責農業資料的數位化整理,這不僅是她返鄉後的重要使命,更讓她在田間與數據間架起橋樑,融合傳統與現代,將父親的理想一步步實現。


冬日萌芽的有機敏豆
敏豆適合冬季種植,氣溫越低越容易開花,若夏季種植則需移至高海拔地區,以確保生長順利,在種植過程中易受蟲害與鳥害,因此改採網室種植,可減少50%至80%的損失,從十月開始,每隔一個月種一批,共三到四批,這樣能輪流採收,保持穩定的產量,在生長期間,需定期除草、防治蟲害、適時摘除品質不佳的豆莢,約兩個月後即可採收,採收期約一個月,收成後,會把敏豆的根部清掉,接著種長豆,並沿用棚架和網子,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並降低成本。

尊重作物的耕作哲學
許小姐在租田時有個獨特的堅持「偏好荒地」,這樣能讓她將土壤調整的更符合有機農地。在有機農業的理念上,除了不施農藥、不用化肥之外,她會細心觀察作物的生長節奏,依照自然的法則調整耕作方式,尊重作物的選擇—「今天想綠,就讓它綠」,不強求、不干預,讓每一株植物順應天候、自由成長,回歸最真實的樣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