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三十年尋常日子裡求變化的農夫
家中本就從事農業的林大姐,從十歲就開始協助務農,後來因為丈夫農藥中毒,毅然轉向有機種植,從一開始的甜玉米、地瓜一直種到後來的紅蘿蔔、甜菜根,已經超過三十年,種植過的作物不計其數,只要有需求,就會一直種下去,雖然三十年如一日的從農 ,仍保持積極的心態,在尋常日子裡求變化,挑戰種植不同作物。

吃飽穿暖的有機甜菜根
冬季是有機甜菜根的盛產季節,適合成長在砂質壤土,且介於20至23度的氣溫。相較於其他作物,甜菜根的病蟲害較少,但在氣溫部分要特別留意,如果溫差太大,需要用地下水幫甜菜根保溫,就冬季而言,地下水不會像地面水隨著氣候變化,相對溫暖,能保護根系避免受到寒害,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根系發展,正常甜菜根在生長一個月後就會結頭,如果結頭不正常,有可能是缺鉀肥或是其他營養素等等,很像在照顧小孩,要時刻注意有沒有穿暖、吃飽。

直視有機農業的現實面
林大姐在剛投入有機產業的前三年都是虧損狀態,直到第四年開始才有能力支付工錢,所以在成本控管上會特別嚴謹,在除草的部分不像慣行農法有除草劑可以使用,只能仰賴人工的方式拔草,但是農業缺工問題嚴重加上人力成本高,除草作業會集中在前、中期這兩個重點生長期,並且需要密切拔草,才能種植出優質甜菜根,到了後期準備採收,則會衡量雜草大小株,評估是否需要投入人工。有機農業有著產量較低、資材費用與人力成本高等劣勢,農民不僅要生產作物,也要精通作物的生長特性,合理分配資源,勇敢地面對各種現實挑戰。